近日,以“创新信用技术·优化数字生态”为主题的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信用赋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会议中心召开。会议旨在打造数字经济时代信用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对话平台,推动建立更加开放、包容、创新的信用生态体系,为北京数字友好城市建设、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信用基础支撑。国家、北京市和有关省市信用主管部门领导,信用管理领域知名专家学者,世界知名征信机构和500强企业、国内信用服务机构、科研院校和社会团体代表等300余人出席论坛。
图为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信用赋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现场
论坛开幕式上,国家公共信用和地理空间信息中心副主任吴阿明致辞表示,近年来,社会信用建设扎实打好公共信用数据基础桩,发挥“信用中国”网站总窗口作用,完善信用修复机制,办实事纾民困解民忧;深入开展公共信用综合评价,推进全国一体化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建设,拓宽信用信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有力推动信用赋能社会经济更好发展。他强调,社会信用是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基础,不仅是维护数字经济秩序的重要保障,更是激发创新活力、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同时,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也为实现社会信用的场景化、精准化服务注入了磅礴动力。当前,数字经济时代要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断应用创新技术,积极围绕新场景、新需求开展实践探索,提升服务效能,让信用全面赋能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唐建国介绍了北京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发展成果。北京市充分发挥部门协同工作机制作用,信用基础设施逐步健全,信息化、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信用助力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高、利企惠民红利不断释放、赋能经济发展效能不断增强;信用服务业整体增长态势良好。下一步,北京市将牢牢把握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在激活信用数据要素、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构筑信用服务业良好生态,以及践行诚信价值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大的力度,推动信用体系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论坛上,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姚伟明,珠海市发展和改革局党组副书记、珠海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熊颖,北京市通州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耿磊分别发表了主题演讲,介绍了各自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创新经验与做法。
论坛期间,十余位国内信用、法律、标准、教育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信用+数字经济”“信用+AI”“信用+职业技能”“信用标准化+数字经济”“信用+教育”“数字+社会信用体系”等主题展开深入研讨。十多家信用服务机构基于各自的业务实践,在论坛上分享了数字时代中国个人征信行业发展、AI和数字技术推动信用评级变革、信用促消费的探索与实践、AI赋能信用体系助力中小企业融资、量化+大模型在企业征信的应用、数字经济时代的征信业合规、新生态数字经济对职业信用的机遇和挑战等观察和案例。
在对话环节,围绕“信用赋能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方法”“数字经济时代对信用服务行业的机遇和挑战”“数字经济时代的中国信用立法”等主题,各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结合实践经验进行了对话交流,为信用体系建设、信用服务业发展和推动信用立法提供了一系列可行性建议。
图为“中关村科创金融服务中心E平台”在论坛期间宣布启动建设
论坛期间还举行了多场发布仪式。北京金融监管局、市委金融办和市经信局联合宣布“中关村科创金融服务中心E平台”启动建设,该平台有望推动北京科技金融服务再升级、再加速。北京信用协会发布了《北京市信用服务行业发展蓝皮书(2025年)》,介绍了目前行业发展现状。北京广播电视台发布《诚信北京》栏目十年成果,展现了媒体助力、社会共建推动北京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成果。北京市信用管理师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在论坛同步启动。
本届论坛由全球数字经济大会组委会主办,北京信用协会承办。(王思凝)
https://xhpfmapi.xinhuaxmt.com/vh512/share/12627753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企报业网”(ZQBY.NET)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企报业网(ZQBY.NET),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企报业网(ZQBY.NET)”。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企报业ZQBY.NET)”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网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企报业网(ZQBY.NET)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企报业网”(ZQBY.NET)的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报业ZQBY.NET)”的文章和图片作品,均为中企报业网站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中企报业网站内容,违反上述声明者,我们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