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成立开化纸院士工作站,验证开化纸原材料为瑞香科荛花,攻克荛花蒸煮和漂白难关,目前成功研制出1.6克/平方米的超薄修复纸,其纸性已与古代开化纸高度接近,纸张模拟老化试验数据达2825年。同时,成立贝叶经院士工作站,填补我国尚无贝叶经断代技术和贝叶经修复技术的空白。
复旦大学图书馆副馆长 杨光辉:基因快繁技术我们已经掌握了,不影响纸张寿命的漂白技术也解决了。对古籍书画当中的霉也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建立了微生物的数据库,以后检测出来,可以在这个库上去对照检测,这些微生物要采取什么措施来消除。
陕西省图书馆古籍保护中心以多种科技手段为辅助,在修旧如旧、过程可逆等古籍修复原则下,在修复检测、补纸染色等环节寻找古籍修复最优解。目前已完成对1000余册、4万余叶、我国现存规模最大、资料最丰富的大型类书《古今图书集成》的修复保护。
陕西省图书馆历史文献部副主任 薛继民:古籍发展了上千年的过程,各个时期古籍的材料是不相同的,有一个原则就是质料统一,就是它的材质和原材形态,或者质感是保持一致。
浙江大学图书馆目前收藏18余万册古籍及民国线装书,近百种善本书为全国独家典藏。修复团队将各类交叉学科创新应用于古籍修复。深入研究蠹虫等昆虫习性,研究防虫纸张;利用全自动色度仪、撕裂度测定仪等分析修复材质;以光谱分析技术,实现古籍修复的高精度无损检测。
浙江大学图书馆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专家 张晖: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光谱的分析,得到纸张的一些数据之后,通过机器学习的手段,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从而能够更好鉴别古代各种不同纸张。让这些先进技术更好服务于古籍的保护、修复和传承。
埋首晴虹下,芸帙焕新颜。数字技术让古籍在文物价值外呈现越来越多书籍本身的学术、文化价值。最近,首都图书馆古籍数字资源发布平台正式上线,读者可以通过数据库,从“版本”“版式”“装帧”等了解古籍,在“珍品赏析”中看到同一个汉字在不同古籍中的书写风格。在“古今对读”中,在线实时将古籍转换成简体字、横版阅读,自动给文章断句。
利用AI、裸眼3D等技术,首都图书馆复原了《牡丹亭》《天工开物》等古籍内容经典场景,AI技术通读古文文献,转为简体,再设定场景生成。依照历史史实进行专业干预修正,将古籍视觉化呈现给读者。
首都图书馆馆长 毛雅君:基于史实,尊重史实,力求把我们的技术和文化进行深度融合,特别是在细节上要做到极致。我们完成了织布花机的三维立体还原,还原了1800根经线的纺织机械。让文化的典籍从小众能够走向大众。去创作出更多符合当下审美的这样的一些(古籍)体验的场景和资源的载体。
https://news.cctv.com/2025/02/19/ARTI0BDTbLTFJnqKL60c15PH250219.shtml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企报业网”(ZQBY.NET)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企报业网(ZQBY.NET),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企报业网(ZQBY.NET)”。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企报业ZQBY.NET)”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网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企报业网(ZQBY.NET)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企报业网”(ZQBY.NET)的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报业ZQBY.NET)”的文章和图片作品,均为中企报业网站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中企报业网站内容,违反上述声明者,我们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