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维护广告市场秩序营造良好消费环境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广告市场秩序整治工作,将神医、神药等广告乱象列为重点整治对象。这一举措意义重大,对于规范广告市场、保护消费者权益具有深远影响。
多年来,神医、神药广告乱象在市场上肆意横行,已然成为难以根除的痼疾和消费者心中挥之不去的痛点。从“张悟本们”凭借绿豆等偏方或祖传秘方宣称包治百病,到“AI老中医”连续数天坐诊、秒开神方;从能量仓、床垫被宣传成躺着能治病的神器,到各种妙招、神器被包装成包治近视的良方……这些广告乱象层出不穷,轻则让消费者损失钱财,重则让消费者延误治疗,导致生命健康权益受损。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范围广,信息传播速度快,信息传播受众多,神医、神药等广告乱象对消费者产生的负面影响更深,危害性更强。
神医、神药等广告乱象早已被法律所禁止,上了法律的“黑名单”。《广告法》严格规范除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广告外其他广告不得涉及疾病治疗功能及使用相关混淆用语,且对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广告及保健食品广告内容作出禁止性规定。《食品安全法》也明确要求食品广告内容真实合法、不得涉及疾病预防和治疗功能。
然而,尽管有法律约束,神医、神药等广告乱象依然层出不穷、屡禁不绝,暴露出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存在误区,对监管治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和挑战。
市场监管部门剑指神医、神药等忽悠人的广告乱象开展专项整治工作,释放出鲜明的信号,彰显了荡涤广告市场浊气、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决心。
为了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监管部门应摒弃运动式执法理念,健全完善常态长效监管治理机制。具体而言,要明确神医、神药等广告乱象的特征、认定条件和处罚尺度,加大监测力度,特别是针对重灾区要重点防范。同时,鼓励消费者以及知情人投诉举报,依法查处使用涉医涉药广告禁语、虚假宣传等广告违法行为。建立“黑名单”制度,并曝光典型案例,解构神医、神药等广告乱象的违法侵权套路,警示消费者。
此外,市场监管、卫健等部门有必要联合媒体、消协、相关行业协会、医学专家等,围绕民众关心的健康问题、养生问题强化科普宣传、消费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引导民众提升科学素养,走出消费误区,增强对神医、神药等广告乱象的免疫力。当民众看清了神医、神药的真面目,不再盲目相信神医、神药,神医、神药广告就失去了市场。
监管部门还应压实互联网平台治理神医、神药等广告乱象的责任。互联网平台作为广告发布的重要渠道,应严格落实广告审核义务。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对涉医涉药广告或商家宣传用语进行全链路筛查,建立“关键词黑名单”过滤、屏蔽机制。对发布违规广告的账号采取限制流量甚至封限账号等措施,推动平台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和联合惩戒机制,防止违规主体“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整治神医、神药等广告乱象需要监管常态发力,更需要构建全社会共治格局。只有监管责任、平台责任和消费者的理性消费责任形成合力,才能将神医、神药等广告拉下神坛,铲除神医、神药等广告乱象的生存土壤,才能给消费者营造放心、安心、舒心的消费环境。
https://www.ccn.com.cn/Content/2025/04-18/1412546305.html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企报业网”(ZQBY.NET)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企报业网(ZQBY.NET),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企报业网(ZQBY.NET)”。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企报业ZQBY.NET)”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网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企报业网(ZQBY.NET)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企报业网”(ZQBY.NET)的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报业ZQBY.NET)”的文章和图片作品,均为中企报业网站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中企报业网站内容,违反上述声明者,我们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