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以下简称“甘蔗研究所”)科研团队以基因挖掘为起点,从育种技术突破到产业链升级,用科技创新书写蔗糖产业突围答卷。
甘蔗研究所位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远市,这里建有国家甘蔗种质资源圃。资源圃收集保存来自全球6个属17个种超过6200份的甘蔗种质资源,资源保存量居世界第一,包括热带种、割手密、大茎野生种等核心种质以及国内外育成的优良品种(系)。
甘蔗研究所(2025年7月14日摄)。
甘蔗种质资源是甘蔗育种中非常重要的物质基础,深度挖掘、利用蕴含优异基因的种质资源能够让甘蔗品种“强身健体”甚至“脱胎换骨”。甘蔗研究所大力开展引进、收集、保存、种质创新及共享利用,建成属种齐全、多样性丰富、保存数量多的甘蔗活体基因库,对保障我国甘蔗育种科技创新、种源自主可控等起到重要作用。
种质资源圃(2025年7月14日摄)。
“在实生苗培育温室,近10万株实生苗正在茁壮成长,经过两个月的精心培育后幼苗进入移栽环节,通过科学培育技术,经过6年以上选育的幼苗成活率高达98%,有望育成一批新品种。”甘蔗研究所所长郭家文说。
甘蔗研究所研究人员首先从大量种质资源中挖掘优异亲本,再通过杂交育种技术,聚合不同基因型亲本优良性状,使后代既具备抗旱特性又能产出高甜度甘蔗。
根据甘蔗开花习性,甘蔗研究所构建适宜内陆高原地区甘蔗开花的诱导技术,解决热带种孕穗成花难题,让技术创新为育种装上“加速器”。同时,新建现代化智能杂交温室等先进设施提升甘蔗亲本杂交设施的自动化、智能化和精准化水平。此外,研究人员通过改进和优化光质组合、补光时长等技术措施,提高现有亲本光周期诱导技术,使甘蔗亲本孕穗率、开花率及种子发芽率显著提升。
结合种质资源优势,甘蔗研究所深耕甘蔗育种领域,创新研发云蔗“芯片”,为云南蔗糖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https://xhpfmapi.xinhuaxmt.com/vh512/share/12642492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企报业网”(ZQBY.NET)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企报业网(ZQBY.NET),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企报业网(ZQBY.NET)”。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企报业ZQBY.NET)”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网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企报业网(ZQBY.NET)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企报业网”(ZQBY.NET)的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报业ZQBY.NET)”的文章和图片作品,均为中企报业网站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中企报业网站内容,违反上述声明者,我们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