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7月26日消息(记者 郭彦伟)灵芝在《本草纲目》中称作石耳,其味甘,性寒或平,无毒,有明目益精之功效。近日,央广网《中国新质造·国品崛起》伊利养生溯源团前往安徽金寨,邀您一同探寻这味道地药材,一起见证药食同源的古方新意,感受欣活奶粉与道地药材邂逅的科技升华,了解“伊利即品质”的严苛管理。
播放
挺进大别山 寻找仙草配方
灵芝,中国传说中的九大仙草之一。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刻纹陶片就描绘着灵枝状的图腾。东汉的《神农本草经》首次将灵芝列为上药,唐代的《道藏》则将灵芝列为中华九大仙草。国家级非遗项目“同仁堂中医药文化”代表性传承人田瑞华告诉记者,灵芝对于肺虚咳嗽、虚弱的人,不思饮食的人,睡眠不好的人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伊利欣活奶粉将灵芝加在奶粉里,充分诠释了药食同源的理论价值”。
巍巍大别山,铮铮英雄魂。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行军,直入群山,实现了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伟大历史转折,无数仁人志士在大别山区洒下了热血、留下了奋斗的足迹……今天,我们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继续前行。
金寨所在的大别山区拥有1.3亿年前板块碰撞缔造的矿物母床,富含硒、锗、锌等微量元素,加上这里的云雾滋润、森林庇护,是灵芝生长的绝佳地区。
在灵芝种植基地,基地负责人赵总一边从土里拔出一株灵芝,一边激动地说道:“世界灵芝看中国,中国灵芝看金寨,这就是我们灵芝生长的菌棒,也叫大别山的椴木。”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植物多酚化学博士蔡亚称,野生灵芝的质量不一定均衡,不过,通过完全模拟天然野生的环境来种植灵芝的话,一方面其生长环境可控,另一方面,通过选取椴木,能为(种植灵芝)提供足够的营养和养分。
造福消费者 解锁“芝养”密码
金寨灵芝好不好,科学仪器测一测。如今,灵芝检测已经实现了从“看模样”到“测本质”的飞跃。溯源团一行随后来到了黄山华绿园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检测大楼。
华绿园质量负责人陈克介绍道,到货的(金寨)灵芝原料经过前处理之后,将其中的三萜类化物提取出来,然后放置到紫外测试机中进行检测。“主要是测试原料中的三萜类化合物的含量,灵芝的(药典)标准是0.8%。”
据悉,三萜类化合物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甚至人类体内。由于具有抗炎、抗癌、抗糖尿病和其他有价值的特性,其也被广泛用于化妆品、食品补充剂、药物等。
陈克表示,从结果来看,新到的这批灵芝中,三萜类化合物的含量大概在1.3%,“完全符合我们对灵芝标准的要求”。
灵芝虽好,只有将它的活性物质有效提取出来,才能为养生所用。在超音速流体粉碎车间,华绿园生产负责人靳锁表示,在将近140兆帕的压力下(注:兆帕为压强单位),通过瞬间释放,能把原料浆液里面的一些物质,破碎到1000目甚至2000目的级别(注:目是用于表示筛网孔径大小或粉末颗粒粗细的计量单位)。“目数越高,口感就越细腻,也就代表能最大限度地使整个产品的营养成分全部吸收进去。”
蔡亚告诉记者,主要的健康功效成分,一定要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这个很高的水平是伊利提出来的,远远高于药材药典中对药的供销产品的需求”。
从《道藏》记载的“紫芝生王气之地”,到控制到分子级别的灵芝种植、加工、检测,远古大别山采药人在晨雾中触摸到的天地密码,不仅在新质生产力维度上重生,更在敕勒川全球奶粉标杆工厂的伊利欣活配方奶粉生产线上,演绎出乳水交融的邂逅新篇,为消费者提供随时随地的“芝养”。
据悉,现代人的健康需求早已从基础营养转向精准呵护,尤其是中老年人,既注重传统养生理念的科学性,又追求便捷高效的营养补充方式。伊利欣活系列正是基于对这一需求的深度洞察,以“药食同源”理念为基石,与北京同仁堂强强联合,融合中式食养智慧与现代科技,打造覆盖全场景的“中式食养解决方案”。
针对中老年群体高发的控糖需求,欣活纾糖膳底配方奶粉堪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其中汲取同仁堂古方精华,特别添加中式养生食材灵芝粉、玉竹粉、葛根粉,采用0蔗糖、低血糖生成指数配方让控糖少负担,19种营养成分实现“控糖不缺营养”的双重守护。除此之外,在国人聚焦的睡眠、骨骼、心脑血管、气血等方面的健康需求,精心打造了欣活晚间膳底奶粉、欣活骨能膳底配方奶粉、欣活心活膳底配方奶粉以及轻慕红参焕活奶粉,让伊利乳品营养科技与同仁堂百年中医药智慧深度融合,走进现代人的日常生活。
编辑:熊峻渝
https://health.cnr.cn/yg/20250726/t20250726_527283302.shtml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企报业网”(ZQBY.NET)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企报业网(ZQBY.NET),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企报业网(ZQBY.NET)”。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企报业ZQBY.NET)”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网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企报业网(ZQBY.NET)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企报业网”(ZQBY.NET)的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报业ZQBY.NET)”的文章和图片作品,均为中企报业网站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中企报业网站内容,违反上述声明者,我们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